天籁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筚路蓝缕 > 分节阅读_14
    书。他愤怒地说道:“继之承蒙贤明‘政府’于1986年才又核准台塑集团兴办六轻。当时台塑鉴于三次加工所需原料已大量不足,经获核准兴办六轻后当即积极储备人才,引进岛外各项工艺know how及采购设备等,不幸随即发生变故,至此已投入资金200多亿元,冻结部分设备放置任其生锈。”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萧万长、江丙坤联手推动六轻计划(3)

    王永庆深感责任重大。他自3月17日从美返台后,11天来为六轻案已于台塑大楼密###晤“经济部长”江丙坤、“工业局长”王觉民、云林县长廖泉裕以及石化业下游众多好友,并自22日起每天听取由台塑干部所做的进度简报。

    3月29日,恰逢台塑集团第十七届员工体育运动大会召开。精明的江丙坤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于是和萧万长一起参加了运动会开幕式。会后,萧万长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六轻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民间投资计划,在目前台湾经济成长面临瓶颈时,六轻的兴建对整体制造业产出的贡献太大了!”他预估,六轻可使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增加一到两个百分点。第二天,江丙坤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他说,六轻及其关连工业产值的增加,将可使台湾每年的经济成长率维持在7%的水平上。

    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王永庆在致辞时表示,运动的精神就是要锻炼体魄,希望台塑员工能以相同的精神,进行兴建六轻的工作。也许是命运有意安排江丙坤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点燃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也许是因为此次运动大会在王永庆的经历和记忆中太重要了,所以使得当天出席运动会的来宾和员工似乎从他俩的表情中猜测出了什么。人们纷纷把注意力转向王永庆,看他今天到底要当众宣布什么决定。

    台塑六轻计划预期效益

    项  目经 济 效 益

    有形效益投资5年间每年平均投资594亿元新台币

    使民间投资成长率提高11个百分点

    生产完工后每年产值可达3 600亿元新台币以上

    创造附加价值722亿元新台币

    gdp增加个百分点

    经济成长率增加个百分点

    替代出口完工后第一年可替代进口640亿元新台币

    关联效果完工后第一年带动中下游产值增加1兆元新台币

    税捐完工后第一年增加营业税、所得税、地价税及房屋税25亿元新台币

    就业当地增加10万个就业机会

    台湾增加75万个就业机会

    石化原料乙烯自给率由提高至95%

    无形效益带动民间投资

    稳定石化工业发展,促进石化产业升级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缩短城乡差距

    落实“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提升产业竞争力

    资料来源:林弈君整理.六轻计划与其效益评估.永昌证券投资季刊.1999(10)。

    为了弘扬“勤劳朴实”的企业精神,台塑关系企业每年都要依照惯例在明志工专的操场上举行运动大会。其中,由王永庆率领各关系企业主管进行的5 000公尺长跑,已经成为台塑举办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象征。参加当年台塑运动会的总人数约有3 000人,应邀出席运动会的贵宾除萧万长和江丙坤外,还有时任台湾“法务部长”的马英九。

    这天,王永庆仍如往常一样在凌晨3点多就起床,并在7点多由太太李宝珠陪同前往会场主持为时一天的运动会。更让在场人士兴奋不已的是,王永庆、王永在昆仲已高龄106岁的母亲——王詹样女士,也在8点多时抵达运动会会场。在台塑,老人家被尊称为“阿妈”,许多台塑员工及家属早早就赶到会场,只为一睹“阿妈”的风采。当天的“阿妈”也显得格外精神,特意绕场一周为鼓舞台塑集团员工士气。

    实际上,出席会议的来宾都知道,此时跑步对于王永庆已成为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跑步,他要向世人显示台塑追求“止于至善”的毅力。他在运动大会上不仅宣布了六轻及其扩大计划即将动工,同时他还表示说,六轻计划中有关抽沙填海、地质改良、兴建港口、搭建临时工寮等,已委托日本、美国、欧洲等工程公司进行比价,日后六轻动工将不举行任何庆祝仪式。

    至于何时动工,他后来向媒体谨慎地表示说:“愈快愈好!”当被询及六轻能否在4月底前动工时,王永庆只是淡淡地回答说:“拼拼看!”

    尽管言语上轻描淡写,但他心里最清楚,六轻及其扩大计划已将建厂地点选定在云林县离岛工业区内的麦寮区及海丰区。自己在运动会上的一番话有如泼出去的水,从此再也没有收回的道理。他预计,该计划若能在1997年或1998年完工投产,那么每年将为台塑集团创造约3 000亿元新台币以上的经济效益,对台塑集团的发展以及台湾地区经济的成长都将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包网

    萧万长、江丙坤联手推动六轻计划(4)

    随后,王永庆与来宾和员工一起参加了5 000公尺长跑。他的成绩是35分钟,比上年的38分钟进步了整整3分钟。而且自己虽然已年近八旬,但跑完之后仍觉心有余力。这一奇妙的感觉令他坚信,他的构想将对台塑,乃至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至关切要,希望台塑员工都能像此刻场上正在进行的接力赛跑一样,在工作中再接再厉。

    对江丙坤来说,延宕多年的六轻计划,在他接任“经济部长”一个多月后就能拍板定案,真可算是可喜可贺。这不仅因为前任“经济部长”萧万长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同时更多的是因为王永庆、王永在昆仲两人的运筹帷幄。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却让江丙坤更头痛,包括土地如何取得,如何兴建工业港等,其中的任何一件都要先在“部”内各部门间达成共识,然后再把方案拿出来与“地方政府”协商。经过3个多月的奔走、沟通、协商,一直到1994年3月26日,台塑才取得了“土地使用同意书”,并开始动工建设。

    2004年9月,在笔者参访台塑期间,有“六轻总工程师”之称的王永在细细地回忆了这段往事,他说:“六轻计划在1986年9月底即获得‘经济部’批准,但经过了好几年却都没有办法开工建设,因为地方的环保抗争很厉害。大概是1991年,‘经济部长’萧万长给我打电话说:‘我给你介绍个朋友吧。’我说:‘好哇。’接着,我在当天中午就去了台北来来饭店的桃山日本料理餐厅,一进门就看见了云林县廖泉裕县长坐在那里。廖县长当场告诉我,说在云林县的麦寮有一块土地,大约是500公顷左右,已经开发得很好、很漂亮。他说:‘我那里有一片地方,做轻油裂解刚好。’”

    “大概是两三天之后,我就启程去考察,到那里一看,哇,是一片大海,风沙漫漫,夹杂着盐分,连眼睛都睁不开。实际看的时候,廖县长也一起来了,我就问他土地在哪里啊?他用手比划着满潮时的大海说:‘就这里呀!’我走近仔细一看,在一片海水中好像有很多石头浮出水面,在水面下有一个个的坑洞,看起来好像是养殖鱼池。我说哪有土地,这根本是用来养鱼的,哪有办法建六轻?他说从这里到河口之间有很多沙,利用这些沙来填平土地就可以建厂了。这就是六轻的由来。”

    “考察归来后,我向董事长作了汇报。那时‘海沧案’还没有做,董事长还在美国。他听后说:‘好哇,你在台湾,看好了就做吧。’”

    “再后来,我们就在这里抽沙填海造工厂,与海为邻,比较舒服,没有人反对。我给各位讲实话,我们是走投无路了。当时我们的技术和设备都很好,但不建六轻,企业的未来发展就没有着落。我们就这样做了下去,差不多有十年才找到了建厂的地方。”

    王永庆在宣布六轻将于云林县麦寮乡建厂之后不久,随即也宣布六轻兴建遭遇到了八大具体问题,包括隔离水道及港区联外道路等公共设施的产权、隔离水道缩减、工业专用港土地产权、供水及水价、融资及利息、环外道路民众无法配合、抽沙船的燃料油价优惠、麦寮新市镇开发等。

    为了协助解决王永庆提出的八大问题,江丙坤责成“经济部常务次长”李树久成立“重大投资推动小组”,处理有关六轻的全部事务。包括萧万长、江丙坤和杨世缄 等在内,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各“部会”的协调工作,每次开会长达两三个小时。单单为了取得土地使用证书,“经济部”、“工业局”和“财政部国有财产局”之间的往来公文就超过了几百件。王永庆甚至还特别邀请江丙坤、“台湾省长”宋楚瑜 、“建设厅长”许文志、云林县长廖泉裕,一起在台中长荣桂冠酒店召开台塑六轻开发计划的第一次会议,共商解决之道。

    麦寮六轻工业区用地是依照“《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编定的。过去一贯的做法是由“经济部工业局”委托民间开发,待工业区开发完成后,再由“工业局”审定价格,出售给兴办工业的人。

    但王永庆认为,“工业局”委托厂商开发工业区,然后再转卖给台塑,这样会加大开发成本,抬高工业区土地的实际使用价格。因此,他要求“经济部”把未填土造地的海底土地,也就是所谓的“素地”,直接卖给台塑,并由台塑自行开发。

    “经济部”后来也接受了台塑的建议:1993年7月公告出售工业区素地,由业者自行开发为工业区,并且明定设厂用地限于提供石化及其相关工业使用,包括台塑在内,共有6家厂商申请,都盖章保证待工业区开发完成之后,自行使用并不会转售给他人。

    一直到7月5日,王永庆终于收到了“经济部”颁发的“六轻及六轻扩大计划土地使用同意书”。碰巧的是,这一天也是王永庆母亲的生日,以这种形式向母亲祝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王永庆对媒体高兴地说道:“今天没有替母亲作寿的仪式,但这一天对台塑集团而言,仍是极具意义的一天。”

    溪远流长:把历史当作序幕讲起(1)

    本书到此似乎已近尾声,但掩卷思之,仍备觉言犹未尽。正如引言中所述,探究王永庆的经营史及其企业家精神真是有如登上了台北101大厦——顿时有了101种心情。台湾的政治与经济总是如影随形,各种关系和势力犬牙交错,再加上两岸五十多年来的“恩恩怨怨”,时常令企业家在经营上既如鱼得水,又进退两难。本书只是反映了王永庆的一个侧面,对于一个“立体”的王永庆,还有待于后续几本书的进一步描述和分析来完成。

    我们先前研究的出发点是,对台塑集团的观察和讨论不能局限于一个微观经济实体,而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由理念、组织、行为和态度交相建构的社会实体。贯穿于其间的人际互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在台塑企业内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管理知识网络。我们的目的在于整理和总结王永庆的方法和经验,并试图从中寻求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核”。

    令我们叹为观止的是,王永庆在台塑的实践中很好地处理了管理实务、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学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从不片面地强调其中的一个,以免因其相互矛盾或相互抵触给企业的管理创新过程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而是时刻注意将此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使管理学能像经济学等学科那样通过理论发展来引领实务。

    理解台塑管理逻辑与非管理逻辑之间关系的关键是,王永庆及其管理团队是否建立并遵循着一整套通过倾听并交流信息来理解员工需要的机制和技能,亦即:培养并维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平衡结构。这种结构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在其间,员工们因其地位被承认且获得身心安全和满足,从而普遍激发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驱动力量。这种力量巧妙地把“感情”和“事实”糅合在一起,使得王永庆的经营理念既微妙又含蓄,因而在外界看来也就显得既平实又内在。但重要的是,对台塑集团而言,能否保持并时刻提升这种力量则是其领导方式能否与时俱进的关键。

    在管理学理论中,从“x理论”进步至“y理论”被认为是一场管理革命。前者认为,管理效率低下是由于“工人的本性不诚实、懒惰、愚蠢和不负责任等等因素造成的”;但后者却认为,“工人的本性是诚实的,主动的,人的行为受其动机支配,只要给其创造一定的条件,那么工人就会努力工作,达到确定的目标。如果工人的工作没有做好,那么一定是企业的管
本文链接:https://www.1y51.com/14_14156/313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