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筚路蓝缕 > 分节阅读_13
    方的会谈继续进行。大陆一方参加会议的成员,除昨天的原班人马以外,又增加了一些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会议一开始,朱 基直截了当地宣布:“昨天开会时,王董事长所提出来的计划,我们完全接受。”

    对于大陆方面的决定,王永庆事后由衷地感叹说:“此一牵涉非小的事业计划案经过提出介绍说明,便能当机立断表示接纳,显示魄力非同小可。政府处理各项案件事务有此效率,实在非常罕见,而且极不容易,对于朱副总理处事的果断明快,我们至为感激及钦佩。同时,我们也深感如果没有此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不能拿出新产品计划,作为‘海沧计划’变迁后的应变替代方案,恐怕就难以如此圆满,可以有所交代。有此产品作为后盾,可以打开广阔的大陆市场,关键在于今后如何经营。如果在经营上能够达成预期的绩效,则在此一几近无穷大的市场中,其可供发挥的空间也是无止无尽。”

    王永庆一边与大陆方面展开积极协商,一边着手推动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仅购买炼油及轻油裂解、人造纸厂、bp厂以及年产24万吨低密度聚乙烯厂等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等,就已经支付了2 7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土地和聘请当地技术人员等费用,台塑为“海沧计划”首批共计支出人民币达5亿元之多。

    当然,王永庆也预计到,“海沧计划”由于已从原先的全部外销转变为全部内销,所以台塑集团未来的产销业务实际上将涵盖整个大陆地区。内销、外销的转换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意味着王永庆的战略思路发生了调整,即进入大陆的原因由原来单纯的追求生产成本的降低转向以追求市场为主。当然,台塑若要在大陆各地布局设厂,其工作负荷及经营责任之沉重可以想见。另外来自岛内政商两界的压力也必定会使今后的路程坎坷崎岖,且前景仍难以预料。

    11月6日的会谈成功,无论对于台塑还是大陆,都是一件大事。当日晚,国务院领导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王永庆一行,庆祝这次合作取得良好进展,并且大陆的工作班子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文件等待签署。

    可就在这时,台湾当局对于王永庆的举动大为恼火,认为“海沧计划”带给台湾岛内的“政治伤害比经济伤害大”,于是岛内传出了台湾当局对王永庆提出的处理意见,内容大致是:

    如果王永庆与大陆方面签署有关“海沧计划”的协议,那么台湾当局将停止台塑集团的股票交易、责令相关银行冻结台塑集团的资金往来、限制台塑集团高层人员出境。

    王永庆闻知顿时既紧张又不安,但为了顾及台湾当局的过激反应,为了台塑的未来发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对几万名股东负责,王永庆于无奈之下只得在征得大陆方面的谅解后,决定暂缓签约。至此,轰动一时的“海沧计划”就此宣告夭折。

    在以后十多年的岁月中,王永庆多次感慨万千地回忆说:“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当时一步之差,‘海沧计划’未能推动实施,所造成的差异极为可观。当台湾众多加工业者感受到因为工资普遍提高,已经逐渐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条件,为了谋求持续经营,不得不将生产线外移往工资不到台湾十分之一的大陆,此一情形就像水往下流一样,完全不是人为力量所能阻挡。尤其邓小平先生特别带上一句话,若是海沧1万公顷土地不敷使用,可以在毗邻的漳州再拨5 000公顷,而且语带鼓励。有此亲口承诺,何患‘海沧计划’不能在大陆施展!但是无奈事与愿违,众多台商分散大陆各地,形成孤军奋斗,而且前途未卜。于今思之,真是悔恨莫及!”

    1995年11月28日,王永庆再次访问福建。福建省委、厦门市委等主管领导亲自设宴招待王永庆一行。王永庆特意来到海沧,参观了他曾经准备倾注心血的海沧投资区,视察了旗下南亚公司在厦门兴建的硬质塑胶管厂与塑胶管接头厂等。他深有感触地说:“大陆人力资源丰富,是适合设立加工出口区的好地方。”

    王永庆这次访问大陆,意仍在考察投资环境,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因为麦寮六轻将于1998年建成投产,为有效消化庞大的产能,他把目光瞄向了大陆的塑胶加工市场。

    萧万长、江丙坤联手推动六轻计划(1)

    1993年2月26日,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丙坤 升任台湾“经济部长”,接替了“老长官”萧万长 。上任伊始,江丙坤面对的台湾经济可说是千头万绪。尽管在美、台投资与贸易摩擦中,美国凭借“301”条款 报复台湾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但此时江炳坤却必须专注于解决任内面临的三大挑战:六轻、“核四”和“国营”事业民营化。其中,王永庆的六轻案距1973年1月首次提出申请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整整20年。如此看来,江丙坤要想在任内有所作为,恐怕命中注定要通过这“三大工程”来改变台湾经济的命运。

    1986年3月,菲律宾马科斯政权被推翻,这给长期实行军事戒严的国民党当局造成了极大震撼。国民党于1986年3月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并由蒋经国在会上提出了“政治革新”主张。虽然这一主张没有突破“动员戡乱体制”的范围,但“解严”、“开禁”的确是四十多年来台湾岛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变革,不仅台湾的政治体制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其经济体制也开始全面向西方的自由市场制度转型。

    在六轻之前,台湾虽然有一轻、二轻、三轻、四轻和五轻(仍在建设中),但都统归“中油”管理。“中油”长期垄断石化上游原料业,而在“中油”之下,则是为数众多的中下游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私人资本,并且其所迸发出的生产活力成了当时台湾地区石化业产品出口的中坚力量。但是,“中油”的垄断行为严重束缚了整个石化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从长远看,打破“中油”的垄断地位乃势之所趋。

    六轻的“情结”尚未理清,岛内石化业者便已开始叫嚷着要兴建“七轻”,给本已“雾中看花”的六轻案又平添了一份复杂。“台湾区石化公会”甚至还成立了“石化中心项目小组”,考虑建议当局有关单位将开发云林离岛工业区列入“六年国建计划项目”之一,并由业者向“政府”租地建厂,以降低投资成本。为了推动七轻投资案,“台湾区石化公会”所属的长春石化、台苯、国乔、中纤等18家公司,于日前成立“石化中心项目小组”,由和桐化学公司董事长陈武雄担任召集人,共同评估七轻的投资效益。

    虽然六轻和七轻面临的问题相同,比如土地问题等,但实质上,两方在台面底下正在展开一场争夺石化资源和市场的争斗。有人甚至还担心说,由于把“许多重化工业与周边产业紧密地放在一个小范围里,即使个别企业可以满足污染防治要求,但合在一起,他们很有可能超过当地可以容忍的污染总量。” 业界的反应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当局对工业用地的整体规划。

    对于王永庆来讲,他并没有过分在意同行之间的竞争,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同行,而在于当局的石化政策。为此,王永庆曾多次和岛内石化业者餐聚,以化解业内的矛盾,增强石化业者对台湾投资环境的信心,同时也希望当局和业界能共同克服困难,继续在岛内投资 。他希望当局对石化同业筹建的七轻应多给予支持,以利于规划和六轻一起在云林离岛工业区开发公用设施,如港口、输水管、绿带等相关事宜。如此一来,石化业的扩张不仅更符合经济效益,同时也能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对未来台湾岛内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有正面的帮助 。

    在台湾的工业化历史上,让一家企业花近20年时间去申请一个项目,然后再用近10年的时间去建设,简直就是一场雄心、耐心和决心的大比拼!1992年底,王永庆在和中下游业者进行座谈时,就曾多次以“我也着急得不行”,来表达内心对六轻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切。

    2004年初秋,也就是10多年以后,笔者有幸拜访了业已88岁高龄的王永庆,并小心触及了这一历史话题。原以为30多年的时光足以磨平王永庆对历史的追忆,但不料在谈话刚一开始,王永庆便无奈而悲壮地感叹道:“20年!20年可以让婴儿长成小伙子!”

    江丙坤自上任后在六轻问题上一直是马不停蹄,时常听取“经济部工业局”对六轻最新情况所作的工作简报。江丙坤需要协调的最大症结在于如何取得六轻建厂土地以及取得土地之后又由谁来开发。当然,从开发的成本和效率来看,自然是由台塑集团自己开发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另外还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如果以“工业局”的名义开发,并由其在完工后再发给台塑土地所有权证,那么任何一方都难以保证日后是否能避免产生什么样的变数。

    萧万长、江丙坤联手推动六轻计划(2)

    筹建七轻的企业群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国乔石化公司总经理吴丁凯就说,根据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评估,云林离岛工业区口湖段填海造地后,每坪土地售价将高达22 000元,每公顷相当于6 000万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石化业土地所取得的成本相比较,已明显偏高,石化业界的投资意愿必定会受到影响 。

    为化解此一疑虑,“经济部”打算和台塑集团签订买卖契约,保证在完成相关的地籍整理后,即发给台塑集团六轻建厂土地的产权移转证明。“经济部”甚至还建议以工业区开发管理基金和“行政院”开发基金的方式筹措资金,给予台塑等厂商开发麦寮工业港110亿元的长期无息贷款。对此,江丙坤一再向有关官员和媒体强调说:“这么大的投资,如果土地所有权无法确定,台塑当然不会安心。”另外,他从多个渠道获悉,依据王永庆做事的风格和胆略,台塑总是谋定而后动。如果贸然投资,一旦陷入将难以自拔。难怪王永庆一再强调,台塑六轻相关工程一定要在所有问题解决后,才能动工,否则台塑宁愿放弃先期已投入的200多亿元资金,也不愿冒被套牢的风险。“我为六轻可以说是已经筋疲力尽,再套牢怎么办?”王永庆不无忧虑地抱怨说。

    为使江丙坤与王永庆之间面对面的沟通能顺利进行,“工业局”主管官员甚至在1993年3月17日先行与当时的台塑集团六轻小组召集人——台塑公司总经理王金树会谈,就台塑集团提出的土地、建港等问题交换意见 。

    1993年3月21日下午,江丙坤应约和“老长官”萧万长一起来到了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的台塑大楼面见王永庆。会谈之中,江丙坤口头承诺在他担任“经济部长”期间,一定会带领“经济部”全力推动六轻建厂案,并在取得建厂用地等方面尽全力协助。当天,两人的心情就像台北的春天一样轻松愉快,因此会谈也就进行得相当顺利,双方对于六轻建在云林离岛工业区“乐观其成”。

    在取得王永庆的共识后,江丙坤仍不放心,于是又和“老长官”萧万长商议,两人联手一起鼓动王永庆尽快把六轻案的动工时间确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 。

    “经济部”与台塑之间在近期内的这一系列互动,并没有摆脱市场有心人士的关注。不久,这一切都在股票市场上得到了彻底反映。3月24日,台塑公司股票价量齐升,以元的跳空涨停价格开盘。收盘价虽回落至元,但仍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元。成交量尽管只有13 000余张 ,但仍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倍,并且股价有挑战45元高位的可能。

    至于股价波动的原因,市场分析人士预测说,台塑的六轻计划在当局有关单位的全力策动下,的确有可能在下月动工,但因该计划已延宕近7年,建厂地点也先后由最初的宜兰利泽、桃园观音转移到云林麦寮,可见人们对于六轻计划在这个“不毛之地”兴建所能带来的投资效益仍心存疑虑。消息灵通人士和市场投机人士似乎从股民的这一微妙心理变化中嗅出了某种味道,于是在证券市场上掀起了阵阵涟漪。台塑集团的股票顿时成了六轻是否能够动工兴建的晴雨表。

    3月28日下午,王永庆在台塑大楼主持长庚护专董事会会议前,接受“中央社”记者单独访问时表示,总投资额约2 100亿元新台币的六轻及其扩大计划已延宕7年多,台塑过去在六轻计划上已投入新台币两三百亿元,所以今年无论如何“绝对要动工!”他告诉记者说,六轻建好的时候,自己都已经八十几岁了。如果今年再不开始做,恐怕就看不到它完工了!

    有心的记者注意到,早在1993年1月30日,王永庆其实就已经在《经济日报》上以《莫让我石化工业发展谱下休止符——驳斥中油乙烯供过于求进而论断兴建六轻非属必要说法》为题发表了一份万言
本文链接:https://www.1y51.com/14_14156/313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