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筚路蓝缕 > 分节阅读_12
    核算,以“公有私营”的方式交给合适的经理人去经营,因为这样安排,其经营者才有切身感。台北南亚总部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分红入股办法,每年有盈余时,可让经营者及相关人员入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可挑选一些经营绩效良好的公司,并向大陆申请其股票上市,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成长为大陆的大众持股公司。各厂每日的经营活动皆由计算机和南亚公司总部联系,并由总部作必要的协调及控制。

    南亚总部须随时掌握其产销动态,如发现有异常事项,或不符合制订的各项标准,那么必须立即提出纠正办法并督促其改善。除此之外,总部同时也提供其他各厂的产销资料作为参考,在互相比较之下必定产生激发竞争意志的效用。大陆的人口是台湾的50多倍,但是将来大陆市场类似产品的生产量绝不只是台湾的50多倍,大陆将来必定会比台湾当年最为兴盛的时代还要更加兴盛,其发展愿景指日可待。王永庆的策划提出之后,得到了南亚公司员工及股东的响应。大家一致认为,他的想法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同时也更加洞见了事业经营的精妙机微。

    有趣的是,此时有记者问他对“戒急用忍”问题怎么看,王永庆以调侃的口吻回答说:“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我们在待人处世的修养上,当然应该处处要‘戒急用忍’。至于若是要到大陆那边做任何事业,则‘戒急用忍’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当成是我们的朋友或是前辈们的好心善意,提醒我们要小心行事,所以‘戒急用忍’在这里是句好话,我的看法就是这些。”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海沧计划”功败垂成(1)

    王永庆通过减轻中下游加工业者负担的努力,虽然暂时使石化下游企业外移的风潮有所减缓,但是最终的结果仍是无力回天。因为,就台湾当时的经济环境来看,汇率损失问题解决了,但是劳动力数量及其价格问题又浮现出来。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大批台商开始不顾一切地涌入大陆。

    1990年6月,郝柏村取代李焕担任“行政院长”。 12月6日,郝柏村在“行政院”会议上公开表示:“六轻一定要建。”郝柏村的话显示了台湾当局对王永庆六轻工程的重视与决心,这在台湾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随后,台湾“经济部”更是积极地修改有关政策和法律,以配合六轻计划的落实,企图以六轻为典范,鼓励企业“根留台湾”。不久,“经济部”就审查通过了台塑六轻的建厂计划,“海沧计划”的前景一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1990年4月9日,王永庆在岛内接着发表了他的第二篇万言书《谈石化业如何把根留在台湾》。在文中,王永庆理直气壮地解释了他对“根留台湾”的看法。他说,我们可以提出事实加以证明,当各行各业纷纷缩小经营规模,甚或关闭工厂之际,一如最近报纸所报导,纺织厂商不到两天就关闭一家,3年之间关厂达数百家。在此情况下,台塑集团仍无减缓其投资脚步,1989年的投资金额高达247亿元,占岛内总投资额的30%。据报载,若扣除台塑集团的投资额度,岛内投资将呈现巨幅负增长。工资上涨及新台币升值,应该都可以努力设法克服。但今天岛内石化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在此,而在于因为环境的恶化,致使企业根本难以依照计划进行必要的投资及经营活动。以六轻为例,在经过当局核准后,台塑向外购买技术和设备,耗费了可观的资金,但是因为受到“非法”的干扰,建厂工程迟迟不能进行,进口的设备摆在一旁生锈。

    台塑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要争取同情,而是在于强调,岛内石化原料供不应求,六轻建厂正是顾全整体发展的必要之举,但却受到“非法”干扰而停摆,有关方面对于此事应该如何处理,迄今未曾有所表示,致使业界根本无所适从,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所在。

    岛内石化下游业者因为投资环境变化必须设法外移,而中间原料业者受此时势所迫,又不得不前往配合,在此情况下,岛内厂商前往大陆特区投资,而将盈余汇回岛内,实际上等于是将石化工业的根留在台湾。

    如果台塑集团不能及时兴建石化原料厂,将来发展前途必定堪忧。可是对于这样的问题,有关部门竟然坐视不管,长此以往,工商业界将如何谋求经营前途?台塑集团不能依照计划兴建六轻而受害,是“小我”的损失,可问题还在其次,而当台湾当局对于“合法”而且必要的建厂工程都不能保障其顺利进行时,必将导致业界丧失其信心,这样看,这个问题就十分严重了,是“大我”的损失。

    1990年6月,王永庆毅然率团第三次访问北京,并且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王永庆曾派人多次赴大陆就“海沧计划”的细节问题继续进行商谈。

    王永庆一共向大陆方面具体提出了十一项要求,包括提供原油、建立特区等。甚至有趣的是,基于当时大陆的实际情况,海沧案在开始时计划将使用的土地划为特区并像深圳一样在特区四周架设铁丝网。但是后来,王永庆却建议大陆方面应特别允许免除铁丝网,因为虽然在诸多厂商当中,如有任何一家发生违法情事,将可能波及全特区并造成不良影响,而台塑集团完全可以通过全面实施计算机化管理来加以解决,并且要求任何加入海沧特区的厂商都必须接受且全面执行。

    王永庆说:“我们也一再提出说明,凡能够做到计算机化管理,就像是天衣无缝一样,绝不会产生任何漏洞,因此可以免除架设铁丝网。更重要者,在无漏洞之下不但国家税收必定增加,而且国民普遍守法,社会秩序井然,违法之事自然能够杜绝,其意义之深不难料想。”

    1990年11月,###等5位台湾“立法委员”在美国观摩国会议员选举期间,专程会晤王永庆。当问及他对于“六轻”的态度时,王永庆避重就轻,并没有直接答复。而当“立法委员”们督促他回台以安民心时,王永庆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海沧计划”功败垂成(2)

    到了1991年下半年,六轻计划初露曙光,云林县长廖泉裕热情邀请台塑去投资。而此时,“《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已实施一年多,岛内投资环境已有明显改善。当年8月,台塑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六轻将建于云林县麦寮乡。如此重大的投资事项,自然少不了王永庆回台主持大局。为了从整体上统合台塑、南亚和台化三大公司的投资行为,并专职负责六轻项目的推动和即将到来的工程建设任务,王永庆决定成立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塑化”)。

    1991年10月10日,王永庆回到了阔别近两年的台湾。第二天,王永庆便一口气拜会了台湾“总统”李登辉、“行政院长”郝柏村以及“经济部长”萧万长。在台湾,能在一天之内临时安排与台湾当局三“巨头”会谈的企业家,王永庆是第一人。

    王永庆此番回台,自然免不了又引起台湾新闻界轰动。在接受采访时,王永庆对“海沧计划”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方面,他认为在大陆投资的整体战略是正确的,对台湾未来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他认为“海沧计划”是否实施,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态度。他说:“一些政治问题我不知道,也不能替台湾当局讲什么话,就只好不做。”

    王永庆尽管不参与政治,但生活在高度政治化的台湾,任何事情都会与政治挂上钩。他的“海沧计划”备受企业界和台湾当局的关注,他不能不有所顾忌。另外,面对岛内复杂的政治形势与权力斗争,作为企业家,王永庆也就只能如此。

    1992年10月,大陆方面通知王永庆,其所提的十一项要求全部得到批准。11月5日,王永庆在北京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 基及其他多位领导商谈有关事宜。而此时在海沧,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在原定建厂土地上展开基础设施和土地整理工作。据媒体报道,大陆方面为确保工程进度,甚至投入了机械化工程兵部队在日夜赶工。当地官员多次表示,王永庆投资案已经万事具备,只欠签约的东风。

    会谈一开始,大陆方面就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向王永庆表示,“海沧计划”可以全面依照计划推动进行。但不料王永庆却提出了产品要100%内销的要求。他说,“海沧计划”中有关产品市场销售的方向必须转换,当初允诺过100%产品供应国际市场,即以推展外销为主,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3年,岛内外石化产业的经营态势及市场状况已经完全改变,因此必须从100%外销转变成100%产品供应内销市场。

    由于当时大陆在政策上要求100%外销,鼓励企业把争取外汇平衡和国际市场作为主要目标,所以对于王永庆提出把产品全部转供内销,大陆方面认为与政策不符。但为了进一步说服大陆方面接受自己的建议,王永庆接着又对台塑要求100%内销的理由详加了一番说明。

    王永庆首先介绍说,台湾原有数千家三次加工厂,但如今90%已经外移,大多数选择在广东及福建两省设厂。据了解,这些三次加工厂商在生产以至经营各方面,大多相当顺利,所以自开始经营以来不断地扩充生产线,同时效率也在不断提升,所生产的各项产品遂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凡任何生产工厂都必须谋求产销平衡,才能维持人员等一切正常安定。而且就经营规模而言,一般生产工厂都是可进而不可退,只能扩充生产规模而不能减产,一旦减产就是衰退。依现有三次加工厂商的发展趋势,很快就呈现供过于求,因为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容纳限度,就像进口一方常常采取限制进口数量或者为了保护自己而提高进口关税一样,凡此措施都会对于出口造成不利。在此发展情势下,“海沧计划”要吸引三次加工业者进入特区内设厂,预料其脚步将迟疑不前,况且一如上述,国际外销市场也是有限的,情境如此变化,原来的计划自有必要重新检讨,以为因应。

    其次,“海沧计划”中的产品外销全部转为内销,除了能为国家开源节流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之外,他认为更可以促进国家建设的合理性,加速带动经济发展,并且节省人类有限资源的耗用,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该构想如获认同,并准其产品改为100%内销,对于国家而言将有百利而无一害。

    “海沧计划”功败垂成(3)

    讲到这里,王永庆取出事先携带的几个样品,想拿给在场的领导人看。但大陆方面可能认为王永庆“出尔反尔”,是在浪费时间,于是有人提高声调说:“请坐着讲就可以。”

    对于这一段经历,王永庆事后回忆时一再谈到:“由于我临时才提出外销要转变内销的看法,事先又不够周到,没有提出报备,所以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其所能说明清楚,让大陆领导了解实际的需要以及得失所在。”

    王永庆接着介绍说,台塑所提出的各项产品计划,并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建设用的材料。不但能够代替传统的材料,而且还质量兼优。若能大量使用,既可减少国家宝贵资源的耗用,同时也能替代进口节省外汇支出。王永庆首先介绍了台塑的“看家产品”pvc粉。他说,台塑初步计划在大陆每年生产100万吨,其中70万吨用于制造pvc管材,可以做到质量兼优,求得市场普遍采用,最终目标单只pvc管材一项,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对于国计民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福利都将极为庞巨,因而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接着,王永庆介绍了台塑采用拉伸法所生产的新型包装袋等产品。他说,使用强韧胶布(xf film )取代聚丙烯(pp)编织袋,可增强其物性强度及韧性,用于制袋可以节省抽丝及织带的工艺。除了工艺简易之外,在材料用量方面,xf film还具有较佳的经济性,一般25公斤重的包装袋子,pp编织袋的材料用量是125~135克,但xf film的材料用量只有70~80克。另外,xf film除了可以制作包装材料外,还有其他非常广泛的用途。更重要的是,xf film也可以替代纸袋,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及耗用,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质意义。

    经过王永庆的耐心说明,大陆方面的态度开始改变。朱 基以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眼光和胸怀马上意识到,王永庆所言如果真能够达成所介绍的成效,那么对于国家兴办工业及发展经济都有裨益,应该肯定和赞成。最后,朱 基表示了两点看法:一是内销的事情暂保留作详细考虑,明天再讨论并作成决定;二是为顺利推动“海沧计划”,将本来考虑设在全国各省的14个轻油裂解厂计划项目停掉,由两岸的民营事业取代。

    第二天上午,双
本文链接:https://www.1y51.com/14_14156/313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