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世祖 > 第六十二章老套

“王爷倒是想了个好法子,借剿匪让孔府养兵。”


方以琛摇头晃脑,露出笑意。


吴三桂倒是不以为意,反而露出一丝苦恼:“济宁城被抢了一次,至今还没回本。”


不过,方以琛倒是露出一丝深意的笑容,拿起邸报, 甩了甩:“邸报上写着破了山阳城,看来八旗真的是攻无不克。”


“这是几天前的事了。”


吴三桂撇嘴道:“听说豪格还偷袭扬州,结果倒是无功而返。”


“这下,惹恼了明帝,不再待扬州,而是直接上了前线。”


“野战?”


方以琛眼眸中透过一丝忧虑, 又有几分疑惑:“就算是咱们关宁军,正儿八经的野战也不一定拿下八旗, 明廷信心那么大?”


说着, 他走了几步,目光对着吴三桂:“那王爷岂不是错过了决战?立下大功的好机会?”


“兵马相差不多,人家估摸着巴不得我离开。”


吴三桂叹了口气:“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山东也挺好的。”


说完,他站起身,露出一丝笑容:“绍武皇帝派来了信使,给我封赏呢!”


望着一片白色的花园,吴三桂搂了搂皮草,朗声道:“渤海郡王、左都督,少保,真是好大的官位。”


“这在之前,最多不过侯爵,甚至还懒得多话。”


方以琛感受到一股冷风,呼了口气,哆嗦道:“到了要命的时候,人才舍得名爵。”


“我没接受——”


吴三桂沉吟道:“在北方胜局很大的情况下,我不可能调转马头。”


说着, 他叹了口气:“再者说,对我有恩的,只是崇祯皇帝,这个绍武皇帝可是个刻薄寡恩的主,我可从来不熟悉。”





方以琛思绪万千,心中涌现的复国念头终究还是被现实压下,开口道:


“这是个明智的选择。”


看着吴三桂魁梧的身姿,以及窗外的大好河山,方以琛犹豫道:“只是,若是南方胜了,怕是没有多少回转的余地……”


“那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大明三百年,已经够长了……”


吴三桂拖着长音,语气中带着一丝留恋。


吴家世代将门,再多的不舍又有何用?天意难违啊!


……


绍武元年,正月初十。


天气晴转多云,寒风呼啸, 多来的积雪厚实难当,使得大河卫堡仿佛戴上了白帽。


满山遍野,皆是白色, 远处凹凸不平的山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几乎在眼皮底下运河,更是彻底与大地融合一起,除了岸堤的轮廓外,几乎无法区分。


日上中天时,赶路多时的清军,就以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裹着棉甲的骑兵精神奕奕,重甲步兵昂首挺胸,汉八旗精神饱满。


而蒙八旗则如饥似渴,在战马上动作频繁,这个环境是他们最熟悉的,已然抑制不住劫掠的心思。


显然,在临行前,济尔哈朗给他们打了不少的鸡血。


“清军士气高昂啊!”


朱谊汐站在城墙上,哈了一口气,擦了擦单筒望远镜,眺望了许久,才开口道。


“陛下,清军士气高,咱们的也不差。”


李经武揉了揉右腿,开口争道。


“怎么,风吹的吧?”


斜撇了一眼其动作,皇帝不由道:“多带个护膝,不然后遗症可不少。”


“要不是当年陛下救了我,末将早就见阎王了。”


李经武感慨道:“犹记得,那是崇祯十六年,您刚掌管军中的总医署。”


“过去快五年了,如今是绍武元年。”


皇帝也叹了口气,眨眼间,时间飞逝。


崇祯十六、十七,弘光元年、而年,再加上绍武元年,不就是五年了吗?


当年二十岁的俊小伙,如今二十五的皇帝了,谁能想到这个?


不过,虽然改变了不少事情,但受益最多的,怕是弘光吧!


不仅多做了一年皇帝,而且还活到了如今。


在大河卫堡三五里外,清军扎下军营,密密麻麻,除了白色就是清军,极为夸张。


“没有绿营!”


皇帝看着漫山遍野的旗帜,以及军队,巡视了一圈:“看来,这几乎是全部的南下兵马。”


“也有可能是建奴不信任汉人。”


赵光远适时地开口道。


“没错,也有这种可能。”


而这时,济尔哈朗也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堡垒。


就像是之前的山阳城等一样,凹凸不平,形式迥异于中原,城更高,而且还泼了水,城墙表面结了一层冰,攻城难度增高数倍。


壕沟即使填雪,仍旧深邃,堪比运河。


其上,若是仔细看,更多了不少的炮口,弗朗机炮,甚至红衣火炮也必然是齐全的。


“此城若是拿下,起码得要大半个月吧!”


勒克德浑吸了一口凉气,吃惊道。


“咱们好不容易得到的火药用尽,怕是才能将将拿下。”


豪格也不由得吐了口气。


“不过,伪帝北上,绝不是为了守城。”


“这样冰天雪地,最适合咱们八旗了。”


济尔哈朗也满脸自信:“伪帝不自量力,咱们也成全他们。”


是夜,安营扎寨后,明军派去的惊扰队伍,很是扰乱了清军的美梦。


而在半夜中,许多明军营中射入许多的箭矢,其上更是充斥着书信。


得益于随军学堂的设置,明军中的识字率颇高,许多人都是能够认得。


“弘光皇帝实乃大明之主,伪帝朱谊汐居心叵测篡位,若是弃暗投明,可既往不咎……”


“太子朱慈烺仍在皇宫,此次大清受命助剿叛逆朱谊汐……”


“朱谊汐者,僭越之徒,非宗室之人,实乃冒充的野心之辈,大明天下绝不能落到这样的外姓人手里……”


一篇篇的文书,落入到了军营中。


巡逻队一见,立马收缴了所有东西,绝不允许有人私藏,扰乱军心。


而这种消息,也传到了朱谊汐的耳中,他不屑道:


“偏门左道,想要蛊惑人心,也要编点好东西,翻来覆去就这几样,谁能信?”


朱谊汐对此不屑一顾。


随军学堂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识字,更是专门为了控制军心,掌握军中的舆论。


只要这些老师们几句话,就足以颠覆这等谣言。


不过,满清的这招数虽然老套,但却是实用。

本文链接:https://www.1y51.com/83_83945/3164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