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家有余粮 > 第187章 弃学
随着七月的逼近,天气逐渐热了起来。但是南方的七月,由于有着潮湿水气的隔阻,但也没有立即开启“烤箱”模式,所以钟灵还能经常在自家的竹寮里打着鸭毛扇、喝着铁观音悠闲地享受着。

竹寮外不到五百米的地方,是钟家人闲时挖出来的菜地,和王财主不同,钟家到底是小农出身,但凡看到空闲的土地,都恨不得能利用起来。

所以,这一分多地开出来后,就随手种上了应季的空心菜、油卖菜、卷心包菜,当然少不了香葱和蒜苗,此外,由于经常吃海鲜,所以还种上了芫荽。

绿油油的芫荽蒸虾时,等虾蒸熟了上盘,上面随意扔把芫荽叶,别提多美味了。

空心菜则是钟灵的大爱,这个季节,空心菜正是鲜嫩的时候,不管是油炒还是水捞凉拌,都是一道爽口的青菜,让她百吃不厌。

家里的男人都各自忙去了,山上的菇棚、蛙池、水田、山下的猪场,哪个都需要精心伺弄。

不过,就算钟灵想帮忙,也会被阿爸赶回来的。因为一家人实在忍受不了钟灵从一个白白嫩嫩的小姑娘变成一块黑炭似的“女汉纸”。阿爸和阿母都认为,钟灵是太阳晒太多了,一致要求她在家养着。不把自已养得白白嫩嫩不许出门。

钟灵学农的,一向在田里转悠习惯了,记得她们的技能实践考中,还有一个挑粪过田梗的内容呢!所以,现在叫钟灵挑个百八十斤的有点难度,但挑个五六十斤的,还是能在狭窄的田梗上健步如飞的。

但是既然被禁足了,钟灵也乐得休息。其实,现在家里多雇了些长工,就算是钟自强自已,虽然日日忙碌在田间地头,也主要是做个监工的活,很少亲自动手下田什么的。

钟灵给自已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技术指导。至于上回下田,那不是为了培育杂交稻吗?自已带头示范做过一次后,下回只要指挥长工们去做就行了。所以,这次变成黑炭,也是不得已的行为。

钟灵现在运转这一切的主要收入就来自于篾席坊了。篾席坊是现产现销,日日有银两进账。还好有这个进项,不然象农业和养殖业都是投入大、产出慢的项目,如果没有活钱,每日养猪需要的饲料、每月的长工雇佣银两等等,都能让钟灵急得把头发拔光。

作为手工密集型的篾席作坊,钟灵很好地帮官府解决了流民的生计问题,至少消化了两百多个劳动力。

不管这些流民有没有从中赚到钱,至少他们现在只要肯劳动,手脚勤,就能保证一日三餐的温饱。再加上现在正是农忙时节,物美价廉的流民劳动力因为郑熠出台的号牌管理办法,也让许多想雇人的财主心里有了底气,这些人也消化了一部份劳动力。

主要的精壮劳力都有事做之后,整个柳都镇上平静了不少,再加上官府捕快分组日夜不停地在街上巡逻,但凡发现有人闹事扰民者,立即抓紧现行大刑伺候,也震慑了一批人,所以柳都镇在初始因为战事被冲击的社会秩序又慢慢恢复了正常。

镇上除了陌生的面孔多了不少,其它象别的靠近海防的镇子那样化流民为悍匪,烧杀抢夺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上次的大地震之后,官府在统计灾情之后,个把月后根据受灾的情况,倒是发放了些赈灾粮,屋倒楼塌的也拨了部份银两予以补助。这方面的情形,倒是比钟灵想象中的要通人情。

看来,无论哪朝哪代,百姓集体受灾都是大事啊!朝廷虽然表现出高高在上、天子高不可攀的样子,也是要拉拢人心、做出体恤手段的。

钟灵这么逍遥自在,却不知道钟岳让汤公子犯了难。

“什么?你以后白天在这里做一整天?那你上学怎么办?“

在汤臣药铺里,汤公子一早来坐诊,便看到钟岳也在药铺里,他不禁奇怪,因为过去钟岳都是学堂放学后才过来帮忙的,顺带学一些医理问诊的常识。大白天一早看到他有点不对劲,所以汤公子便问了他一句,没想到钟岳给了他一个出外意料的回答,从此以后要一整天在药铺帮忙。

“我不打算上学了,其实这大半年的,识字也识得差不多了,平时自已再多看点书就得了。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已也不是读书考秀才的料,还是做大夫适合我。”

钟岳随着心智的开窍,开始懂得选择自已要走的人生道路了。他算是看出来了,姐姐肯定比他有出息,做什么都风生水起,家里有她撑着就够了。至于他自已,吟诗作赋什么的完全不带感,倒是几次做“蒙古”大夫的经历,让他发现了在医术上的潜能。

因此,钟岳便自作主张,决定先到汤臣药铺全力学习一段时间,等学得差不多了,再告诉家里。反正先生的俸银是一年结一次的,今年的都已经交齐,他告假不去,先生也不会管他,到底他不是学业最优的那几个。

“有舍才有得,难得你年纪小小,就敢于舍弃!看来,我也不能再把你当小孩子看待了,如果你有心要学,那就认真跟着我吧!”

汤公子此言一出,钟岳自然是大喜过望。别看汤公子年纪轻轻,但是他的医术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钟岳原来还不敢指望汤公子能亲自教自已呢。

他觉得至多跟着石头姑丈多学点药理就不错了,今后再慢慢努力,没想到汤公子一下子就收了他。

钟岳高兴地当即要行拜师大礼,可是汤公子却拦住他,不让他行礼。本来收钟岳做徒弟也无不可,只是汤公子忽然想到,如果自已收了钟岳做徒弟,那自已岂不是陡然大了钟灵一辈?

汤公子当机立断,阻止了钟岳拜师的举动,道:

“就算要拜师,也要挑个黄道吉日,哪能这么随随便便?你且莫急,先安心学着吧!”

钟岳听了,觉得也是这个理,现在自已都还未向家人透露分毫呢,万一哪天家人知道自已不去上学了,如果说出来汤公子愿意招收自已为徒,那也是个缓冲啊,至少家里人的失落就不会那么大了。

而且,钟岳心里也有底气,自家不缺人可以培养,阿母现在肚子里的那个,如果是个小弟弟的话,那家里就有条件从小培养他了。按照他们家现在的财力,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到时候就可以请先生上门开馆授徒,比自已这样每日介地奔波求学效果一定好多了。

阿姐在家里种田,自已努力学医术,家里的生活一定会一日比一日好过的。

钟岳心里也打着如意小算盘。不过,他学起医术来,还真是令汤公子刮目相看,接受能力十分强大。

钟灵悠然喝着茶,不期然,前些日子在地震中砸坏腿的赵子善的婆娘赵刘氏左手提着竹子勾篮,抱上用布巾背着一个,右手牵着一个鼻涕娃,看到钟灵,远远就叫道:

“阿灵,有闲啦?子善幸好被小岳子救了,不然现在可能腿就废了。一直忙着清理破厝,也没有时间过来道谢,今天我送面线蛋来了。”

当地风俗,象救人这样的事,被救者一定要给救者送面线蛋,表示祈福袪邪的意思。因为,落于危难之人,在乡下往往有救不得的说法,比如溺水者、或者自缢者等,因为这是冥冥中的某些物事在找替身呢。

你救了他们,等于阻挡了别人找替身之路,万一本身气运低的话,恐会惹祸上身。而吃了祛邪的面线蛋,就会消除这方面的影响。所以,如果被人救了而不送面线蛋的话,是十分失礼的行为,甚至可能被套上忘恩负久的帽子。

钟灵虽然不介意那些找替身的说法,但毕竟事关自已的弟弟,也知道乡村礼俗如此,于是便赶紧起身相迎,笑吟吟地收下竹勾篮。还伸出逗了逗赵嫂子背后背的小儿子得福。

得福还真是有福,地震那天,赵嫂正好回娘家刚回来,得福被外婆留下过夜,所以没有在旧厝内,要不然,就那慌乱劲,得福这么小的孩子,还不知道能不能跑出来呢。

这布背巾还真好用,钟灵第一次看到村里的女人们用这背巾背孩子时,不由大为叹服。

整条布巾长约三米多,女人们把孩子拎起来往背上一甩,便让孩子正好乖乖地趴在背上,然后布巾再向后一甩,直接横过孩子的腋下,向前穿过自已的胸后,再交叉之后向后背绕过孩子的臀部,最后横着向前一绕,在自已身前打个活结,就把孩子老老实实地束缚在背后了。

这种背法,下至一个多月的婴儿,上至三岁的孩童都可以,而且冬天有些妇女怕孩子冷,更是整日背在背上,这样能保暖。

所以,村子里经常可以看到背上背着个孩子,肩上还挑着水桶浇菜、或者担肥到田里施肥的能干妇女。

“阿灵,真是托大家的福,这回破厝倒掉,官府不光发了赈灾粮,还拨了五两银子的修缮费,虽然不多,但是村里刘里正也发动乡绅捐助,这下我再起个新房子有望了。”

赵嫂子的话,给钟灵带来了一个欣慰的好消息。
本文链接:https://www.1y51.com/83_83866/1907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