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家有余粮 > 第185章 制作军粮
“阿灵啊,你小姑姑嫁给石头,这日子过得赛神仙了。我这当阿母的心里也是十分安慰。”

没想到,奶奶叫钟灵过来,和她说的是这桩事。

“石头姑丈不是叫你去镇上住几天吗?”

钟灵一时没听懂奶奶的话,这是变相表扬她吗?

“我倒是想去镇上住,可是家里一头猪、十只***只鸭谁来喂啊?”

说起家里的牲畜,钟奶奶可是心里一清二楚。

“哦,如果您真想去,也可以交待给我嘛!”

钟灵以为奶奶说的是这个意思,二婶郑金虹现在大腹便便,绝对不可能帮奶奶喂鸡鸭了。甚至现在奶奶还倒贴着服侍她呢,那盼孙子的狂热劲可非一般比拟。

相形之下,住得远的丁先凤就没有受到这种优待了。但是对丁先凤来说,能不和婆婆住在一起就是莫大的胜利,她才不在乎钟奶奶对郑金虹好呢。

“哎,我是说,你小姑姑的终身大事解决了,现在过得这么好,我也就安心了。不过你三叔说是明天就要回来了,他的终身大事还没影呢,我昨晚上想到大半夜都睡不着。

阿灵,你这小丫头有点贵人福气,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什么合适的人家,给你三叔介绍一下?”

钟奶奶也不再兜圈子,虽然求自已的孙女,让她有点抹不下脸来,开头粉抹了半天,但到了最后,想到最心疼的小三的亲事,她到底忍不住了,单刀直入地说开了。

钟灵无语了一下,三叔钟意谁她倒是知道,只是现在这个对象是绝对不可能,人“关”在深深的皇宫里呢。

“阿母,阿母!”

这时,钟灵依稀听到窗外响起了三叔的声音,钟奶奶也听到了,她和钟灵难以置信地抬头往窗外一看,钟武强英姿勃发的脸出现在窗棂外。

“小三!”

“三叔!”

钟奶奶和钟灵同时跳起来,日思夜想的亲人,突然出现,两人怎么能不喜出望外呢?

钟奶奶和钟灵坐的地方正对着厝前的窗户,而窗户外面正是通往村外的大路,钟武强远远看到自家的厝,走近一看,阿母和侄女都在,高兴得甚至来不及从厝门外进来,直接就在窗户上喊叫起来。

“小三,你长结实了,黑多了!”

钟奶奶拉着钟武强的手,高兴得不得了。

只见钟武强身后,跟着两个亲兵护外,三人三骑,其中一个手里多拉了一头白色的高头大马,正是钟武强的坐骑。

一时间,钟武强从海防前线回来的消息,传遍了观羽村,村里但凡在家的,都跑过来围观看热闹。

看到身着大红戎服的钟武强,眉宇间流露出坚毅和果敢,还有两个亲兵护卫跟随,村里人都不由得刮目相看。

这可是在前方保家卫国的男人啊!

村里就连缺了牙的七十多岁的阿婆,都从厝里拿了自已晒的花生来,说是犒劳武强他们。

钟武强倒也估计得眼前的状况,立即使了个眼色,两个亲兵当即从随身的行囊中,拿出军队里粗制的米面饼,给大家尝个新鲜。

虽然米面饼的味道不及香饼和四色礼盒里面饼的滋味,但是因为是军队里的东西,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

“哈哈,三儿,你真是没有辱没我们钟家的名头啊!打得好,打得好!”

钟老爷子从镇上赶回来,听到三儿子对着围拢看热闹和关心的乡邻诉说前方战事,讲到痛杀倭寇的情节之时,他忍不住击掌叫好。如果不是一把老骨头了,他都想亲自披挂上阵,大杀四方。

钟家的兄弟姐妹、姑爷们,听说钟武强回来,也陆续都赶来了,新晋的姑爷石头带着钟丽花回家,还提了不少下酒菜和上好的家酿白酒过来。

当天晚上,钟家办了一场洗尘宴,大家不醉不归,尽情畅饮。

钟灵觉得,三叔的性子,自上战场之后,似乎更加沉稳大气了,眉宇间也时不时掠过一丝军官应有的杀伐果决的气息。看来,上战场的确太磨练人了,硬是把一个大男孩,锻炼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次日,钟武强酒醒之后,照例起来操练棍术。钟灵一早送来一些自家做的吃食,咸鸭蛋、炒香菇什么的,便看到老厝中埕里,三叔一套棍术比以往更加精进、简洁,挟着一招制敌的凛烈。

一套棍术练罢,钟灵忍不住拍起掌来,道:

“三叔,你的棍术进步了不少。”

“从实战中领悟而来,再不进步,就太差劲了!”

钟武强一笑,并不提战场上的血腥惨烈。说得太多了,以后家里人该担心了。

“三叔,来尝尝,这是我们自已腌的咸鸭蛋,还有这是自已种的香菇,我叫他们一早采来少的,可鲜了。”

钟灵把手里竹勾篮中的菜色一一端到公妈厅的桌子上,除了那两样之外,还有一盆地瓜煎饼,花卷,在这里可都是精致的吃食。

钟武强出了一身汗,宿醉已除,看到钟灵端来的吃食,顿时胃口大开,道:

“在前线,有时候军粮供应不上,都吃不饱。有时候,刚埋锅做好饭,就报敌人来袭,看着饭刚烧好也没时间吃。能安心吃一顿早餐真好。”

语毕,他也不客气,拿起碗筷就埋头吃了起来。

钟老爷子和钟奶奶是早就起床吃过各自忙碌的了,也就他享有着晚睡的特殊待遇。

“三叔,我看你昨天带回来的军粮不是挺好的吗?一人发一些,带在身上也可以充饥。”

钟灵想起昨天钟武强带回来的粗米饼,道。

“好是好,只是带在身上存不了多久,三两天就坏了,还有人吃了发馊的拉了肚子。唉,如果这军粮的问题能解决,我军的战斗力将大大增强。”

钟武强一脸头痛地道。

前线战事吃紧,但远隔着百里地,就是另外一副太平盛世的生活场景,尤其象观羽村这样的小山村,不在热闹的集镇上,甚至看不到流民,让钟武强刚回家时,都觉得前线腥风血雨的生活好不真实。

官员们亦是如此,没有亲身到前线,依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地享乐生活,他们觉得粮食能配给到位,兵械及时供应得上,就算尽到了职责。

而实质上,前线官兵生活的辛苦,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的。就如他们不会考虑到前线的官兵因为敌情而三餐得不到稳定供应的问题一样。这些具体却又影响战斗力的细节,在没有上过前线的官员眼里,都不存在。

听三叔一一道来,钟灵渐渐明白三叔在前线过的是什么生活。比一个当家的大总管还不如,不光要守卫自已的城池,就连官兵的生活日常,也要一一照料到。否则,就会大大影响士气什么的。

边听着三叔说话,钟灵的脑子却象翻页似地转动着,关于军粮这一节,她记得有听过一个美食的传说故事,这个美食,当日就是被充作军粮而流传下来的。

对了,这个美食的名字就叫光饼,是当年戚继光抗倭时发明的食品,它不光便于携带,由于制作方法特别,还不易腐败,为戚家军抗倭成功贡献了很大的功劳。

“三叔,吃完你就好好歇息,我先回家一趟。”

钟灵急着把脑子中的想法变为现实,匆匆和钟武强说一声,就回家动手做起来。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1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见连日大雨滂沱,军中不便升灶埋锅,遂下令烤制烧饼,穿孔挂于将士胸前,作为干粮。

听三叔说了在前线遇到的苦恼之后,钟灵就想着能怎么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光饼如果能作出来,显然是个不错的主意。

钟灵当年是在福州上的大学,福州城里,犹有改良的光饼在卖,甚至登入室,成为酒店里的一道名菜。不过,这些光饼是经过改良之后的了,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成为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

而最原如的光饼做法则仍流传在福清。钟灵去同学家玩时,见过当地匠人如何制作光饼的。

当地人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便把事前做好的面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

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火力十足,所以不分冬夏,做光饼的两个人都必须打着赤膊。

这两个人一个递饼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等时间到到,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出炉,只只金黄,十分香脆,而且极耐贮存。

钟灵在家里捣鼓了一阵,便想起家里没有合适的大缸,当然,赵子获又派上了用场。
本文链接:https://www.1y51.com/83_83866/19070725.html